追風箏的孩子的圖像

我是先看電影才看小說的。

電影把主要的情節都演出來了,卻省去了很多細節,尤其是阿米爾的內心話,包括他對爸爸又愛又恨的情結,還有他對哈山又喜歡又忌妒的情感,少了這些內心話,電影裏的小阿米爾就只是一個討人厭的小孩子,電影不難看,但對比之下,我覺得自己的感動有點廉價。

風箏事件是阿米爾和哈山友誼的轉捩點,爸爸因為阿米爾拿到了冠軍而高興不已,但爸爸並不知道阿米爾就在這天背叛了自己最忠實的朋友,在讀過小說後,我比較可以體會阿米爾轉變的心境,爸爸和友誼,他選擇了前著,為了怕事情敗露,他用盡心機想把哈山父子搞走。這事,哈山了然於胸,所以他和他的父親離開了,成全了阿米爾,但卻讓阿米爾的良心飽受折磨,直到哈山身世揭曉。後半,故事集中在阿米爾和哈山之子索拉博的互動上,事實上,索拉博多處於被動。阿米爾所背負著的,其實是雙重的內咎,自己的,還有爸爸的,這部分的描述遠比電影來得深刻。

我好像一直在比較電影和小說?但這本小說很特別,也很好看,阿富汗的背景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,但作者帶著我走進這個黃土大地,一點也不艱深,此外,伊斯蘭教的風俗與歷史背景也勾起我很大的興趣。附帶一題,小說裏的風箏,反而沒電影中給我的震撼來得大,這大概是先看電影的後遺症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h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